百年黨史II一周黨史記(十二)
5月29日
1940年5月29日
中共中央書記處召開會議,聽取朱德關于國共磨擦問題的報告。朱德指出:從打退國民黨這一次反共磨擦中,我們得到一個大的教訓,就是争取中間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對頑固勢力我們也要争取。毛澤東發言指出:朱總報告說得很對,我們還要努力争取中間勢力,對頑固勢力也要争取與分化,即使打了他們,也還要争取他們。不能把頑固派當作漢奸打,把中間派當作頑固派打。我們要大大組織進步勢力和中間勢力,這就必須有統一戰線的辦法,如實行“三三制”的政權等。
2020年5月29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實施民法典”舉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全黨要切實推動民法典實施,以更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保障人民權益。
5月30日
1925年5月30日
5月30日 上海學生及其他群衆代表舉行反帝遊行、講演,租界巡捕開槍鎮壓,死13人,傷數十人,釀成“五卅慘案”。當晚,中共中央再次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組織行動委員會,建立各階級的統一戰線,發動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抗議帝國主義者屠殺中國人民。
1939年5月30日
毛澤東在西北青年救國會舉行的模範青年授獎大會上講話。講話指出:二十年前,在北京參加五四運動的青年,是真正的模範青年,中國的青年運動有很好的革命傳統,這個傳統就是“永久奮鬥”。我們共産黨是繼承這個傳統的,現在傳下來了,以後更要繼續傳下去。我們說:永久奮鬥,就是要奮鬥到死。當然在政治上要有一個正确的方向,但是光有這個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不夠的。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後,還要堅定,就是說,要有“堅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這個方向是不可動搖的,要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氣來堅持這個方向。
1945年5月30日
朱德在中共七大上作關于軍事問題報告的結論。關于毛澤東的軍事思想,他指出:毛澤東軍事思想經過内戰、抗戰兩個階段,這種思想是完成了,成熟了。毛澤東的軍事思想,也就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中國人民需要武裝鬥争,中國農民多,武裝就是農民武裝。關于土地革命的思想也可以說大部分是毛澤東的思想産生出來的。
朱德在中共七大上作軍事報告
5月31日
1945年5月31日
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作關于政治報告的結論,将代表們在讨論中提出的問題和意見,主要歸納為三個問題:國際形勢,國内形勢,若幹思想政策問題。
關于國際形勢,結論指出:把世界引向進步,這是曆史的總趨向。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性今天不存在。資本主義有它的曆史,現在總的說來,資本主義是向下的,但農業國中的資本主義是向上的,是不平衡的。
關于國内形勢,結論列舉了今後可能出現的十七種困難,同時提出了八條一定會勝利的理由,提醒全黨高級幹部既要看到困難的一面,也要堅信光明必定會到來的一面。現在的方針就是全黨團結起來,克服困難。
關于黨内的若幹思想政策,結論共講了十三個問題,其中主要觀點有:如無預見,即無領導,為着領導,必須預見,預見前途和可能發生的偏向。
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作報告
2002年5月31日
江澤民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畢業典禮上講話,強調“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貫徹“三個代表”要求,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保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
江澤民出席進修班畢業典禮
2019年5月31日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上講話指出,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牢牢把握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錘煉忠誠幹淨擔當的政治品格、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偉大夢想共同奮鬥的根本任務,努力實現理論學習有收獲、思想政治受洗禮、幹事創業敢擔當、為民服務解難題、清正廉潔作表率的具體目标,确保這次主題教育取得紮紮實實的成效。
6月1日
1947年6月1日
1947年,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反饑餓、反内戰、反迫害的學生運動遍及國民黨統治區,以武漢大學為中心的學潮成為這次學生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6月1日淩晨3時,武漢當局調集全副美式裝備的軍隊1000餘人突然闖入武漢大學教職員和學生宿舍,開槍打死手無寸鐵的王志德、黃鳴崗、陳如豐3位同學,打傷20多人,逮捕一批進步師生,時稱“六·一”慘案。
1936年6月1日
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簡稱“紅大”,“抗大”的前身。紅軍經過二萬五千裡長征,勝利到達陝北,但沿途被蔣介石圍追堵截,紅軍到達陝北後,僅剩3萬人,而且軍隊幹部也損失頗大。為培養補充抗日軍政幹部,提高紅軍自身的戰略技術水平,1936年6月1日,中共中央在陝北安定縣瓦窯堡建立了“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同日,第一期學員舉行開學典禮,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等出席開學典禮并講話。1937年1月20日,紅大随中央機關遷至延安,改稱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
中國抗日軍政大學
1929年6月1日
孫中山于1866年11月12日出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 ,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了《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因癌症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據其生前遺願,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6月2日
1949年6月2日
解放軍攻占崇明島,京滬杭戰役結束。京滬杭戰役是渡江戰役的第三階段,戰役目的是解放武漢、上海地區。
京滬杭戰役
1962年6月2日
1962年6月中共中央書記處開會讨論“包産到戶”問題。鄧小平認為,哪種生産形式能夠比姜容易、比較快地恢複和發展農業生産,就采取哪種形式;群衆願意采取哪種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來。他引用安徽民間諺語:“不管黃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
1961年後廣大農村再次自發興起“包産到戶”的做法。中共安徽省委對此加以支持和引導,實行“定産到田,責任到人”的制度。鄧子恢、陳雲、鄧小平等中共領導對這個做法表示贊同。著名的“好貓論”就此出名,但後來被作為沒有路線立場的實用主義觀點,在曆次運動中遭批判。
6月3日
1941年6月3日
1941年6月,随着反“蠶食”鬥争的日趨尖銳、殘酷,冀中蠡縣一區的群衆在鬥争實踐中總結經驗,逐步把孤立的隐蔽洞改造成地道。冀中區黨委及時推廣了人民群衆在對敵鬥争中改造平原地形的這一創舉,并在鬥争中不斷完善。許多地方形成房房相通,村村相聯,進出方便,能藏、能防、能打、能機動的完整的戰鬥地道體系。地道戰與地雷戰和其他多種鬥争形式相結合,成為堅持平原作戰的有效辦法。
1975年6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批評“四人幫”,這是繼5月27日之後的又一次批評“四人幫”的會議。
6月4日
1925年6月4日
1925年6月4日,中國共産黨曆史上的第一份日報《熱血日報》創刊,由瞿秋白主編。這份通俗的政治性小型報紙,每天出版8開4版一張。《熱血日報》體現出鮮明的戰鬥性、鼓動性、通俗性和題材的多樣性,一經面世便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很快就成為黨宣傳、組織、推動五卅運動這一偉大的反帝愛國鬥争的輿論先鋒、中國被壓迫民衆的喉舌。它在黨的曆史和新聞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1983年6月4日
1983年6月4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選舉鄧穎超為全國政協主席。在開幕詞中,鄧穎超表示鞏固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大統一,振興中華,是時代的要求,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願望。進行機構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是我們進行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保證。6月22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勝利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