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改革開放史(四) 改革開放前沿追尋紅色記憶

 廣東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之一,也是改革開放前沿地。無論是中國近代百餘年的艱苦奮鬥,還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輝煌曆程,廣東在每一個重要時間節點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廣東見證了中國從積貧積弱到奮力抗争,再到自信自強的全過程,曆史也給廣東留下了豐富的遺存。近日,中國旅遊報采訪組跟随“我和我的祖國”紅色旅遊系列媒體采風活動走進廣東,追尋紅色記憶,感受這裡紅色旅遊的蓬勃發展,以及保護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的創新實踐。

紅色曆史深厚

 時至今日,虎門銷煙池中炭黑斑駁的痕迹依然清晰,威遠島上大炮依然屹立,無聲追溯着100多年前在堅船利炮中戰火紛飛的曆史。廣州三元裡古廟中血染的旗幟,見證了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大規模的反侵略武裝鬥争。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民主革命進程繞不開廣東這片土地。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始終把廣東作為根據地;楊匏安等一批革命先驅率先在華南地區傳播馬克思主義;廣州起義成為中國共産黨為獨立領導革命戰争、創建人民軍隊奠定基礎的三大起義之一;19236月在廣州舉行的中共三大,開創了中國革命新局面;汕尾海豐紅宮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紅色蘇維埃政權;梅州三河壩戰役見證了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實現戰略轉折的關鍵戰役……直至1978年,深圳成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

 廣東清遠推出紅色旅遊活動,受市民熱捧。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廣東是一塊具有悠久革命曆史和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土地,留下了衆多紅色革命遺址和寶貴紅色資源,這是廣東發展紅色旅遊的基礎和優勢。”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曾穎如說。

 據統計,截至201910月,廣東共有革命文物約2035處,其中紅色革命文物約1800處,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約160處。目前,由文旅部門管理的文保單位已開辟為博物館、紀念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基本實現對公衆開放參觀,較好發揮了教育功能。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廣州市三元裡人民抗英鬥争紀念館、深圳市博物館(新館)及蓮花山公園、韶關南雄市梅關古道景區等13家景區入選《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不遺餘力保護

 位于廣州市越華路116号大院内的楊匏安舊居,一年前還是一處破舊的民居。采訪組了解到,在廣東省委、省政府和各級部門共同努力下,用4個月時間将這裡恢複原狀:還原了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産黨一個重要活動據點和聯絡點,再現了華南地區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第一人楊匏安在此進行革命活動的場景。截至目前,楊匏安舊居陳列館參觀人數累計近4萬人次。

 不僅如此,廣東全省範圍内都在不遺餘力地保護好紅色資源。梅州市共有革命遺址366處,如葉劍英紀念園、“中央紅色交通線”、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舊址等,其中平遠縣将當年紅四軍召開群衆大會、宣傳革命真理的地方——仁居鎮東較場打造成紅軍紀念園,大埔縣依托三河壩戰役遺址建設了三河壩幹部學院。惠州市高潭鎮依托境内中洞革命舊址群、高潭區蘇維埃政府舊址等,投入1億多元對文物資源及其周邊環境進行修繕,建設高潭曆史陳列館等文史設施,打造紅色旅遊小鎮。韶關市仁化縣舉辦“紅色古驿道·重走長征路”活動,吸引全國2000名徒步愛好者走進紅色旅遊景區,同時投資7949.11萬元建成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

2019年起,廣東省财政将連續5年統籌安排共85億元,重點支持“紅色遺址保護建設”和“紅色遺址展陳提升”兩大行動,保障全省具有較大曆史價值、影響較大的128處省級以上紅色革命遺址與紀念設施的保護建設和改陳布展,并支持紅色遺址管理提升和免費開放、紅色文化傳播、紅色教育基地打造、紅色志願服務行動等。

 曾穎如表示,接下來,廣東将全面實施革命文物固本強基、保護修繕、展示利用、宣傳教育行動,推動實施紅色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近代革命史文物保護利用工程、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工程。同時,分批公布全省革命文物名錄,牽頭建立《廣東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重點項目庫》。廣東還策劃一批革命文物展覽,特别是中國共産黨曆史文物陳列展覽精品,開展“廣東省流動博物館”革命主題展覽聯展巡展。

講好紅色故事

 紅色旅遊的魅力和生命力在于内涵,做好傳播至關重要。廣東注重從遊客視角講好紅色故事。

 沿着廣州東山恤孤院路、新河浦路,穿越别具一格的民國風情小洋房群,采風團走訪了中共三大會址、春園等紅色遺存。

 在廣州起義紀念館,采風團與觀衆一起走進沉浸式話劇《1927·廣州起義》的互動場景:穿越時空到戰火硝煙的年代,與革命先輩對話;演員佩戴着廣州起義标志紅布帶,帶領觀衆拿起道具武器共赴戰場、齊唱《國際歌》……高潮疊起的劇情極富感染力,讓不少觀衆都眼眶泛紅。

 “劇本從創作到定稿修改了8稿,邀請黨史專家、文藝創作研究員等把關打磨。我們希望讓紀念館靜态展示‘活’起來,帶觀衆重溫可歌可泣的曆史,用真情、實景打動觀衆。”該話劇制作人、總導演王钰涵說。

 在深圳,“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一年來接待國内外參觀團體數千個,觀衆量達120多萬人次。展覽生動再現了廣東改革開放重大決策、重大突破的壯闊曆程,全景式反映了40年來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豐碩成果。

2019年初,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提出,加強粵港澳文化合作,以曆史為紐帶,将香港文物徑、澳門世界遺産舊城區和廣東南粵古驿道開發成“古道遊”新産品,構建形成一個極富特色和曆史底蘊的“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産遊徑”系統。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文化遺産遊徑沿線有不少紅色革命遺址,要調動挖掘各類資源的曆史、科學、藝術、文化和社會價值,傳承紅色基因。此外,廣東還遴選100個紅色革命遺址,串聯成9條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教育線路。

 無論是走心的話劇演出、圖文并茂的展覽展示、講解員生動的口述,還是在資源整合、内涵挖掘等方面持續發力,廣東正在不斷創新紅色故事表達方式,吸引更多人近距離觸摸紅色曆史、感受紅色文化、愛上紅色旅遊。


 文章來源 中國旅遊報  作者:陳熠瑤 鄭宏敏



Baidu
sogou